在淮南,提起倪榮仙,人們并不陌生,主要是其在解放戰(zhàn)爭后期,為和平解放淮南煤礦作出一定的貢獻,是淮南地方上較有影響的人物。新中國成立初期,因當時歷史的原因,他離開了大陸,其在抗日戰(zhàn)爭時率部抗日的歷史卻鮮有人知。
倪榮仙,名偉光,字炳麟,號榮仙,諢名小郎(狼)。大通區(qū)倪家瓦房人,生于1896年,祖籍徽州祁門。20世紀30年代曾任安徽省保安二團團長,抗日戰(zhàn)爭時,曾任設在皖西的安徽省政府參議等職。其幼年甚聰穎,青年時自安慶省立師范學堂畢業(yè)后返回故里,聘請廖運澤、廖多芳、倪百年等教員,在大通創(chuàng)辦了小學(即懷遠縣洛河第一所國民小學)。
1926年,北伐時期,倪榮仙應程華亭之邀投筆從戎,隨安徽淮上自治軍開赴河南永城編為國民第二軍第十五混成旅(旅長袁家聲),后又參加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軍(軍長柏文蔚),在一師一旅二團歷任連長、營副等職。返皖后,任團副駐防近河集,后因病辭歸,在懷遠休養(yǎng),繼任縣自衛(wèi)團團長。時四十七師兼皖北警備司令衛(wèi)立煌駐防蚌埠,委任倪榮仙為“壽鳳懷定四縣清剿指揮官”。1931年任安徽警備二旅二團團長,該團后改編為安徽省保安二團,倪榮仙仍任團長。
1937年,倪榮仙到廬山軍官團受訓,不久七七事變,全面抗戰(zhàn)開始。8月13日淞滬會戰(zhàn)爆發(fā),保安二團編入第一師奉命開赴昆山參加上海昆山戰(zhàn)役,保衛(wèi)上海。因裝備落后,武器窳劣,加之缺乏對日作戰(zhàn)經(jīng)驗,高級指揮方面調遣失當,致使倪榮仙所在部隊尚未接近敵人,便遭到日軍空襲,傷亡累累,損失慘重。所部僅第一營損失較輕,后由安徽省保安處交涉,因傷亡慘重,二團殘部交關麟徵部的廿五師改編。倪榮仙僅率一些骨干奉調返回淮南補訓,重組安徽省保安二團。
淞滬會戰(zhàn)雖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民族志氣,但是也暴露出各方面的嚴重缺點。倪榮仙從這次戰(zhàn)役中吸取教訓,對部隊加強訓練和補充,準備迎擊日軍進犯。1938年初,日軍從津浦路兩側向北推進。這時倪部歸屬五十一軍軍部直屬,奉命駐扎在安徽固鎮(zhèn)懷遠龍亢一帶休整,并監(jiān)視從北面南犯的日軍。日軍由上海破南京后,侵略氣焰更加囂張,決定以南京、德州為基地,從南北兩方面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打通津浦路,溝通南北戰(zhàn)場,進而西犯武漢,以實現(xiàn)滅亡中國的罪惡計劃。作為南路主攻的日軍一部渡長江沿津浦路北竄,沿路受到中國軍民頑強抵抗,2月2日日軍占領蚌埠后,每天以炮火轟擊淮河北岸守軍陣地,并派出小股部隊連日強渡,搜索守軍火力點,同時加緊搶奪民船、木筏,準備大舉渡河,北上徐州。而防守北岸的是國民黨第三集團軍第五十一軍(于學忠部),于部原屬東北軍,于1937年12月下旬奉命由青島南調守備淮河,阻擊日軍北犯。圍繞著以蚌埠為中心及其周邊的淮河阻擊戰(zhàn)打響后,2月4日,于學忠率軍部暨第一一三師自碭山南下增援,到達后,軍部駐固鎮(zhèn),迅速作出部署:以第一一三師和保安二團守備小蚌埠至懷遠一帶的陣地,阻擊來犯之敵。當時該區(qū)因連日拉鋸苦戰(zhàn),已無守軍,敵若渡淮,危及徐州及桂系主力在臺兒莊的戰(zhàn)略展開,上峰急電倪榮仙:“令率所部星夜馳占淮北小蚌埠,以阻止正面之敵渡河,3日后友軍來接防,未接之前,死守待命!蹦邩s仙遂率全團以急行軍馳奔防地,利用淮堤構筑工事,敵雖數(shù)度以猛烈炮火掩護橡皮艇強渡,均被守軍擊沉殲滅,迄未得逞。倪部奮勇抗敵三晝夜,待五十九軍張自忠部趕至接防,幸未辱命。持續(xù)20余天的淮河阻擊戰(zhàn),共斃傷日軍3000多人,打破了日軍南路主攻的計劃,牽制了日軍北犯軍力,為臺兒莊戰(zhàn)役的大捷創(chuàng)造了戰(zhàn)機,
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1938年秋,新建的二團在懷遠渦河戰(zhàn)役中,被日軍擊潰,隨國民黨第一七一師撤退至霍山縣諸佛庵、黑石渡一帶。
其所部安徽省保安二團武裝由其弟接管后,倪榮仙開赴長沙會戰(zhàn)前線。1938年9月,經(jīng)過長途跋涉在醴陵被第九戰(zhàn)區(qū)湯恩伯部第二師(師長趙公武)收編,朱炳南的全團士兵和倪榮仙團的一半士兵分補各戰(zhàn)斗部隊。下級軍官佐經(jīng)過考試,擇優(yōu)安插,不少分任參謀、副官、臺長、排長等,整訓后參與了長沙大會戰(zhàn)。
歷經(jīng)滬、蚌之戰(zhàn),倪榮仙身心疲憊,體感不支,恐誤戎機,乃獲奉二十一集團軍司令兼安徽省主席廖磊之命準辭職,倪榮仙將團長職務移交其四弟倪凌閣接任團長,自己則被委任為安徽省政府少將參議兼省情報部副部長、資源委員會委員、省動委會委員等職。此時,安徽省政府已由安慶遷至大別山立煌縣(今金寨縣);茨蠝S陷后,倪榮仙全家搬遷到六安毛坦廠沙埂子。不久廖磊病逝,李品仙接任安徽省主席,當時省府下屬各部門主要官員,都是李品仙由廣西帶來的親信。因倪榮仙直言不諱,加之全力營救出有通共嫌疑而為桂系軍隊羈押在皖北的安徽人民抗日自衛(wèi)軍第五路軍負責人余亞農(nóng),致使李品仙由反感乃至猜忌。1941年李品仙曾派人到六安毛坦廠,擬搜查倪榮仙家住宅,因他的四弟倪凌閣在家,經(jīng)阻止,未得逞。此事傳至戰(zhàn)區(qū)長官衛(wèi)立煌,衛(wèi)立煌當即函電邀倪榮仙去河南。倪榮仙與他原是20年代老相識,關系甚好,但倪榮仙考慮,做幕僚不如為座上客,故僅推薦四弟去河南(后倪凌閣在衛(wèi)的長官司令部副官處任副官,兼管黃河渡口事),本人則接受了“豫皖蘇邊區(qū)黨政分會”少將銜參議職。其后倪榮仙由大別山省府所在地去界首轉而經(jīng)營新生劇團和行醫(yī),后輾轉至肥西官亭定居直至抗戰(zhàn)勝利返淮。
(程晉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