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為了使走訪特困戶時更有針對性和人情味,去年某市在春節(jié)走訪慰問前,先由社區(qū)(村)工作人員深入到特困戶家庭進行了解,然后根據(jù)特困戶的需求定制價值在三百元到五百元之間的慰問品。這種“量身定做”的慰問值得倡導。
到貧困戶家中噓寒問暖,送去黨和政府的問候和關懷,是廣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好事。
然而,就是這樣的好事,也有時辦得不盡如人意。慰問時不掌握對象的具體情況,不注意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結(jié)果慰問不對“路”,影響了慰問的效果。如有的慰問對象年貨已辦好,可慰問時送來的仍是瓜子、小糖等,而慰問對象想要的卻又沒有,等等。這會給人們造成一種慰問是流于形式的錯覺。
具體掌握貧困家庭的生活狀況,了解他們之急需,進行“量身定做”的慰問,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和幫助,反映出對“送溫暖”活動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因此,慰問前必要準備不可缺少。只有增強慰問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才能真正達到慰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