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老民警講述基層工作的點滴
在多年扎根社區(qū)警務工作生涯中,面對一些群眾的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冷言冷語冷面孔,社區(qū)工作難以展開的局面,他沒有退縮,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發(fā)揮自身聰明才智,服務百姓,贏得轄區(qū)群眾的支持和理解,社區(qū)百姓稱他為身邊的“貼心人”。
采訪中,記者從大通區(qū)九龍崗居民們的口中得知,在他們居住的轄區(qū)中有這樣一位貼心的民警,誰家有煩心事,誰家有解決不了的困難,都喜歡去九龍崗派出所找教導員李道軍。雖然有些事情就是張家長李家短的小事,但通過聊天,群眾的心里敞亮了。
3月31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九龍崗派出所,找到了該所教導員李道軍。對于群眾的贊揚,他閉口不談,只是淡淡地說這沒有什么,他們所里每一個民警都是這樣。通過一個多小時的聊天,李道軍終于打開了話匣子,向記者講述了工作中的點滴小事。他告訴記者,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在25年前的今天,他榮幸地穿上了警服,開始了從警生涯。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他一直在基層派出所工作。二十多年的基層公安工作,他深刻地體會到多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少官腔,多嘮嗑,才能夠拉近警民之間的關系。
李道軍說,記得剛上班那會,居委會主任和基層干部基本上是些家庭婦女,年齡都比較大、文化程度也比較低。作為一個片警,我剛到居委會工作的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名堂堂的人民警察,語言上不愿同她們交流。也不知道怎么和她們交流。持續(xù)一段時間后,覺得工作開展得比較吃力,于是,就把這個情況向老民警訴說。老民警聽后語重心長地對我講,你千萬不要低估居委會大媽們的能力和水平,她們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jīng)驗。我們很多的治安情報信息都來自于她們,很多的民事糾紛靠她們幫助調解。派出所工作離不開她們,要想把工作開展好,首先要尊重她們,獲取她們的信任和支持。老民警的話在思想上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從這以后,我徹底摒棄了“以管理者自居”的思想,她們調解民事糾紛,我主動參與;她們幫扶特困戶,我積極向政府爭取困難補助;她們打更放哨,我給予合理化建議;她們組織居民疏通下水道時,我會挽上衣袖、卷起褲腳同她們一起勞動。不知不覺中,她們已把我當做居委會的一分子,群眾也不再把我當“外人”,而今我工作越干越順利、越干越有勁。
正當李教導員與記者聊得起勁時,一位80多歲的老人,來到了辦公室,進門就拉著李教導員的手說:“去我家坐坐,燒幾個菜好好謝謝你!崩先耸巧鐓^(qū)居民李奶奶。
事情還要從2011年秋天說起,李奶奶住的村子拆遷了,民警走訪傾聽群眾在拆遷中遇到的問題和不滿。當李道軍來到李奶奶家,問起李奶奶“孫女”的近況時,老人突然哽咽了起來。原來,她擔心身體越來越差,無法看到“孫女”上完大學,這個“孫女”以后的路該怎么走?原來,李奶奶在二十年前撿到名棄嬰,當時,李奶奶已經(jīng)60多歲了,毅然將女嬰收養(yǎng),靠著自己微薄的工資把“孫女”拉扯長大。李奶奶對李道軍說:“‘孫女’很孝順,也很爭氣,今年考上了市重點高中?墒俏叶及耸畾q了,身體還有病,那點退休金根本不夠我倆的生活和孩子的學習費用。門鄰讓我到社區(qū)給孩子申請低保,工作人員講我有退休金不符合低保條件。這可怎么辦呀,要是孩子輟了學,耽誤了前程,我死了也不會心安!”
此后,李教導員多次到九龍崗鎮(zhèn)民政辦和相關領導那反映老人的特殊情況。隨后,民政辦經(jīng)過調查,將老人的情況向上級部門作了匯報。最終,為老人的“孫女”辦理了低保。李奶奶的困難得到了解決,此后她沒事總愛溜到派出所,邀請民警到家里坐坐。
“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打造了扎實的群眾基礎,咱不是自己夸自己,來個民意測驗九龍崗派出所一定是全市第一。”說出這句話時,淮南市公安局調研員吳治明臉上洋溢著自豪,九龍崗派出所每一位民警身上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該所培養(yǎng)了多位公安干線上的精英,扎實的群眾基礎讓他們在工作中得心應手。這位在基層派出所擔任教導員10多年的老警察,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工作作風,以身作則的工作態(tài)度也給其他民警做出了榜樣。2013年,該所民警下基層蹲點800余次,救助生活困難群眾20余人,調解處理村民糾紛120余起。“一線工作法”的開展,拉近了民警與群眾的距離,鍛煉了民警貫徹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為群眾帶去了平安和幸福。
(記者 馬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