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xì)說我市與成語典故的不解之緣
有著“楚風(fēng)漢韻,能源之都”之譽的淮南,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中華成語典故資源大市,眾多膾炙人口、耳熟能詳?shù)某烧Z典故如“一葉知秋” “百川歸! “樂極生悲” “眾議成林”及“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皆出于此。因與眾多成語典故的不解之緣,淮南積極申創(chuàng),5月,“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這頂“國字號”桂冠翩翩而至,淮南由此又增加了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
淮南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的城市,是成語典故富集之地
秉承和沿襲深厚歷史文化的浸潤和影響,淮南有“千古奇書”《淮南子》,有“歷史文化名城”壽縣,有聞名于世的八公山等,其名著、名城、名山或記載、或發(fā)源、或推衍,誕生出眾多光芒四射、炳如日星的成語,成為中國成語海洋中的華采珠貝,更成為中國成語大家庭的重要成員!稘h語成語詞典》和《古今漢語詞典》就收錄有出自《淮南子》的成語典故122條,最早記載于《淮南子》上的“四大神話”嫦娥奔月、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共工觸山等成語典故更是廣為流傳,成為中華民族耳熟能詳?shù)某S迷~語。據(jù)研究考證,各類辭書和典籍收錄的與淮南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多達(dá)1060余條,淮南成語典故資源之豐富由此可見。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是由中國文聯(lián)、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授予的與成語典故有深厚淵源城市的一項榮譽稱號。今年4月底,淮南申報“中國成語典故之城”進入論證評審階段,中國民協(xié)專家組來淮實地考察,民協(xié)專家組評價淮南歷史是“楚文化、漢文化高度融合”,踏上這塊古淮南國故地甚感 “敬畏”。在八公山《淮南子》文化園、漢淮南王宮、升仙臺及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壽縣城門、孔廟、博物館等這些淮南成語典故集萃之所,專家組饒有興趣地觀看實物遺存,品評淮南成語典故,贊嘆于這片廣袤大地上歷史文化的源遠(yuǎn)流長和博大精深。在淮南市政務(wù)中心人民廣場“四大神話”石雕旁,聽到淮南方志專家回顧淮南與其成語典故的淵源之際,對話中,評審組組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萬建中對淮南申創(chuàng)“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情不自禁用了一句成語——“水到渠成”,表達(dá)出明確的肯定意見。論證評審會上,這句成語被各位民俗專家不斷引用,對淮南以高度文化自覺打造“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給予褒揚,并對下一步的繼續(xù)建設(shè)提出中肯的建議。5月間,中國民協(xié)一紙批文下來,決定命名淮南市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即是前述的“水到渠成”。如果用一個成語來表述,淮南榮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可謂“實至名歸”。
我們終于拿到了這塊“金字招牌”,這更說明家鄉(xiāng)淮南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淮南“文化自信”的底氣更得以充實。之前,中國民協(xié)先后命名河北邯鄲、河南開封、山西曲沃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名城、之鄉(xiāng))”稱號,這些稱號又有些微差別。其中,曲沃只是山西的一個縣,歸臨汾市,是春秋時期晉國的都城所在地,留下有“秦晉之好”“退避三舍”及“唇亡齒寒”等成語。跟曲沃縣以同級別相比,我們的田家庵區(qū)被譽為“中國少兒舞蹈之鄉(xiāng)”,鳳臺縣被譽為“中國花鼓燈藝術(shù)之鄉(xiāng)”,壽縣是“中國書法之鄉(xiāng)”,甚至我們的潘集區(qū)夾溝鎮(zhèn)還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shù)(花會)之鄉(xiāng)”。當(dāng)然,與地市級城市相比,我們淮南的知名度較之于古城開封、邯鄲,還是有所差距,開封有“八朝古都”之譽,而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知名度還是與一句成語有關(guān)——“邯鄲學(xué)步”,也是以此成語,邯鄲成為了“中國成語典故之都”。
成語里含有城市名字的只有邯鄲和淮南
中國的成語有千萬條,而城市卻只有幾百座,直接在成語中出現(xiàn)的城市,最著名的莫過“邯鄲學(xué)步”。作為淮南人,想必許多人在聽到“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這一句話時,便會對“淮南”二字感到親切!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典故,引申為成語則是“淮橘為枳”,典出《晏子春秋· 雜下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周禮·各官考工記序》:“橘逾淮而北為枳……此地氣然也。”比喻環(huán)境變了,事物的性質(zhì)也變了。
此外,還有“留犢淮南”的成語,更是在成語中直接出現(xiàn)我們的城市名字,講的是在壽縣為官的時苗清正廉潔的典故,在提倡廉潔的當(dāng)下更有其教育意義!傲魻倩茨稀币沧鳌皶r苗留犢”,發(fā)生地在壽縣,典出唐·李瀚《蒙求》:“時苗留犢,羊續(xù)懸魚!睍r苗:人名,東漢巨鹿人(今河北省邢臺市平鄉(xiāng)縣)。時苗曾是壽春(今壽縣)令,上任時乘母牛駕車,到壽春后牛生一犢,時苗離任時將牛犢留下,不肯帶走。后用以形容為官清廉,不貪財圖利。
人們?yōu)榱思o(jì)念時苗為官清廉,亦把小牛飲水之池取名為“留犢池”,又在牛犢棲身地建起“留犢坊”。明成化年間,知州趙宗順從民意,又在池北建祠祭祀時公,稱“時公祠”或“留犢祠”,池、祠之間的街蒼曰“留犢祠巷”。“時苗留犢”的故事在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自東漢以來,世人常以“留犢”作為為官清廉的代名詞,以教后人!短綇V記》《壽州志》均有記載,歷史文化雅士尤推崇備至。唐代李翰《蒙求》一書收有“時苗留犢”的故事,作為兒童的啟蒙教材。元代錢選“時苗留犢”畫卷,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以“時苗留犢”這面鏡子照一照,嗜欲淡,營求少,恐懼修省以治身,思患預(yù)防以維世,高遠(yuǎn)純潔的志向就會主宰我們的心靈。
這樣說來,在全國范圍內(nèi),成語里含有地級城市名字的,并且延續(xù)千余年的,只有邯鄲和淮南。
成語典故是中華文化的精粹,是人文故事的索引,一條條成語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事件,凝聚著中華兒女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因此,淮南申創(chuàng)“中國成語典故之城”,大力弘揚和發(fā)展成語典故文化,不僅是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需要,對建設(sh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gòu)建和諧社會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對地方而言,起源與淮南的成語典故,是淮南的文化財富,彰顯了淮南城市的文化底蘊和品味。我們要充分發(fā)掘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塑造一批可觀、可感、可悟的成語景觀,以榮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為契機,加快相關(guān)項目的建設(shè),不斷豐富城市文化內(nèi)涵,打響文化資源牌,提升城市形象。
圖一:時苗留犢
圖二:后羿射日
(記者 張雪峰 李嚴(yán)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