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一品道在线_亚洲天堂在线免费观看_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_午夜熟妇牲交在线观看

 
|
|
|
|
|
|
|
|
|
|
 
首頁 > 榜樣 > “我要帶著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
q
 懷新平系列言論專欄
 建好數(shù)字生態(tài)賦能中小企業(yè)
 營造呵護民企干事創(chuàng)業(yè)好環(huán)境
 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態(tài)修復治理
 加力破解中小微企業(yè)融資難
 營造直播帶貨良好生態(tài)
 重視城市發(fā)展新舊動能轉換
縣區(qū)傳真
 我市開展“質量月”專題宣傳咨詢活
 潘集區(qū)構建基本養(yǎng)老保險立體化宣傳
 鳳臺縣多措并舉推進“鳳糧入川”
 八公山區(qū)扎實推進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
 毛集實驗區(qū)招商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tài)
 田家庵區(qū)“春風行動”突出精準扶貧
 八公山區(qū)全力應對H7N9疫情防控
 謝家集區(qū)成功搗毀一處食品加工黑作
“我要帶著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
【字體: 】 發(fā)布時間:2025/8/20 8:46:57   【打印】【關閉】
  1、凡淮南日報社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淮南日報社所有,任何網(wǎng)站和媒體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2、已獲授權的媒體、網(wǎng)站,在使用本網(wǎng)作品時必須注明“來源:淮南網(wǎng)”和作者名字;3、對違反以上兩條聲明的網(wǎng)站和媒體,淮南日報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我要帶著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
——記淮南市大通區(qū)方樓村黨總支書記方昌龍

人物名片

方昌龍,淮南市大通區(qū)方樓村黨總支書記,先后獲得“安徽省勞動模范”“安徽省模范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

人物寄語

服務群眾不僅要用心,還要用情。雖然脫下軍裝,但我將一如既往秉持軍人的優(yōu)良作風,帶著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

8月17日清晨6時許,48歲的方昌龍在淮河南岸的洛河灣晨跑,一望無際的水稻長勢正好,看著眼前生機勃勃的景象,他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方昌龍是土生土長的當?shù)厝,每天晨跑已堅持多年,晨跑線路覆蓋了村里每一條小路,村里的每一絲變化,也都印在了他的腦海中。

1997年從部隊退役回鄉(xiāng)后,方昌龍積極參與村里建設。1999年村“兩委”換屆,他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服務鄉(xiāng)親們便成了他堅持27年的任務。

剛上任時,年輕力壯的方昌龍有著退伍軍人的一腔熱血,干事雷厲風行。但做好群眾工作除了熱情,還要有智慧,更需要耐心和恒心。遇到困難或受到委屈時,他就騎著自行車來到洛河灣,吼上一嗓子,回去接著干。

那時的方樓村,集體經濟薄弱。如何帶動鄉(xiāng)親增收,成了方昌龍的心頭大事。

方樓村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區(qū)位優(yōu)勢明顯,但村里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土地閑置問題較為突出。方昌龍與村其他“兩委”成員經過深入調研和思考,推行“土地托管”模式,將閑置土地統(tǒng)一交給服務公司種植打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實現(xiàn)“離鄉(xiāng)不離地,不種有收益”。

為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群眾生活質量,方昌龍四處奔波,成功引進投資,興建了“方樓村雙孢菇生產示范園區(qū)”,如今畝產效益達2萬元,解決就業(yè)300多人。

方昌龍還邀請專家前來指導,詳細講解雙孢菇種植技術、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雙孢菇種植行列。

“服務群眾不僅要用心,還要用情。”方昌龍比喻道。從抗擊疫情的日夜堅守,到抗洪搶險33天堅守淮河堤壩,每逢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方昌龍總是沖鋒在前,用腳步述說著為民情懷。

每次下暴雨,村里的低洼地、留守老人的舊房屋,都是方昌龍掛念的地方。

一天深夜,暴雨如注。想起村民老方搬回老屋居住,他又從床上爬起來,穿上雨衣,打著手電,順著墻根向前摸索前進,一手抓到圍墻上的電表箱,被漏電的電線打出1米多遠。他顧不上酸麻的胳膊,連夜涉水將老人轉移到安全場所。

“既要鼓‘口袋’也要富‘腦袋’!睘榱俗屶l(xiāng)風更文明和諧,近年來,在方昌龍的建議和推動下,方樓村設立老祠堂議事廳和老年大學教育點,讓老人和孩子有所樂、有所學,讓文明的種子生根發(fā)芽。

今年八一建軍節(jié),村里組織了座談會,對近70歲的退伍老兵方昌喜進行表彰慰問。老人之前撿到1萬元現(xiàn)金和身份證、銀行卡等物品,第一時間就給方昌龍打電話,并聯(lián)系上了失主。

不久前,方樓村獲得了“全國文明村”稱號,大家在興奮之余,卻又犯了難。6米多高、7米多寬的標牌需要安裝,找了幾處地方,都不合適。方昌龍便將村標立在了自家門前的打谷場,遮擋了院門!斑@‘全國文明村’是咱們全村的榮譽,有啥困難自己克服,別人的思想工作都能做通,還能做不通自己家人的嗎?”面對丈夫的歉意,妻子表示理解,這讓他鼓足了干勁。

從以前的只有一條石子路,到如今的水泥路“戶戶通”,村路一點一滴的變化,都刻在方昌龍的眼里。如今,村里的黃牛養(yǎng)殖基地建設正在順利推進,建成后年出欄量將達到500頭肉牛,不僅能推進秸稈綜合利用,還可以帶動20多人就業(yè)……方樓村一年變一個樣,方昌龍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安徽日報記者 柏 松)

(轉載自8月19日《安徽日報》)

(責編:湯寧  初審:孫繼奎  終審:張斌)

|
|
|
|
|
|
|
|
|

皖ICP備07008621號-2 皖網(wǎng)宣備3412015007號  主辦:淮南日報社 版權所有:淮南網(wǎng)
如果你有任何意見或建議請與我們聯(lián)系E-Mail:huainannet@163.com 
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淮南網(wǎng)"。
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兄x您對淮南網(wǎng)的支持!